子栏目二
产品展示
子栏目一
国家战略急需+区域紧缺!这些学科专业值得考虑
来源:贝博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5-04-28 21:39:42
产品描述: 从智能芯片到深海深空,从新能源革命到数字中国,国家新质生产力正重塑人才需求图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未来有哪些急需紧缺的学科专业?如何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区域建设相结合,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一起来看! 当前,“新质生产力”已成为 2025 年国家发展的策略的核心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发展重点是培育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从政府工作报告到产业升级规划,新质生...
下一个产品 上一个产品

详细介绍

  从智能芯片到深海深空,从新能源革命到数字中国,国家新质生产力正重塑人才需求图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未来有哪些急需紧缺的学科专业?如何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区域建设相结合,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一起来看!

  当前,“新质生产力”已成为 2025 年国家发展的策略的核心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发展重点是培育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从政府工作报告到产业升级规划,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正深刻影响着就业市场与人才教育培训方向。

  《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分类(2018)》明确了九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2023 年国家统计局又对其中的工业部分内容做修订,形成了《工业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分类目录(2023)》,将工业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划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九大产业。

  每个产业高质量发展都需要学科支撑,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也不例外。2010年,教育部公布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公布的高校新设置的140个本科专业,自2011年开始招生。

  从战略性新兴的具体产业来看,这一些行业对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需求旺盛。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产业、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等行业,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类、软件工程、通信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云计算、互联网空间安全等学科专业的支持。

  对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需求。产业高质量发展广泛涉及机械类、材料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能源动力类、航空宇航类、仪器类等专业类别。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能源动力与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涉及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生物技术产业则会涉及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遗传学等,其他的还有一些交叉学科,比如交叉学科专业生物化工。绿色环保产业会涉及环境科学、能源工程、气象学等学科专业、交叉学科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纳米科学等。

  在规划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的同时,国家层面对未来产业进行了前瞻谋划部署。《关于推动未来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显示,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行业发展。与这些领域相关的专业,如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量子信息科学、物理学、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自动化、认知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将在国家战略推动下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今年,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同步更新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为更快响应国家战略,首次建立了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对于中央最新部署、高度关注的战略领域,开辟有关专业设置即时响应“绿色通道”。增设的29种新专业,充足表现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牵引。

  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

  不一样的地区有不同的发展定位。基于不同地区的优势产业寻找相对紧缺的专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能为高考生专业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中提到的区域重大战略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发展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统筹支持欠发达地区、边境地区、生态退化地区、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城市等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等。

  各地《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的编制,瞄准产业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反映了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人才供需矛盾和人才引育方向,聚焦当地重点产业企业未来3至5年的人才需求,较为全面的涵盖了地区热门领域和重点行业。通过《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了解产业的地域分布,对于高考生选择专业和规划未来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以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政策为例,如果你身处该地区或有意愿到这些地区发展,可以借鉴当地的重点产业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解决由于城市规模过大和功能过度集中所导致的“大城市病”以及京津冀区域发展不协同问题。北京市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目录(2024年版)显示,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与装备、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和旅游、生活服务等。

  根据天津市2024年发布的《天津市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人才需求目录》,信创、集成电路、车联网、生物医药、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轻工等12个主要产业链均显现出对高端技术人才强劲需求。从需求量看,新能源、生物医药、信创位列前三名,具体专业要求可通过《人才需求目录》进行查看。《2024年雄安新区人才需求目录》发布322个关键岗位,覆盖河北省雄安新区事业单位、疏解央国企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空天信息、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领域相关企业,需求方向集中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金融、经济等专业领域。

  根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策略,上海要打造成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同时在科学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金融学特别是国际金融方向、与航运相关物流管理、支持科学技术创新的电子信息类等专业是不错的选择。长三角地区部分省市发布《2023年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也能看出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应的专业人才需求。安徽省紧扣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家电(居)等八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人才需求,其中特别是机械工程、计算机、电子工程、自动化等专业背景岗位需求大。

  浙江省嘉兴市从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来看,新材料的人才需求最为旺盛,其次为智能光伏和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主要涉及材料类、电气类、新能源汽车、化学化工类、物理类、机械类、电子信息类、生物医学类、能源动力类、资源与环境类等诸多专业。江苏省苏州市从人才岗位和专业急需性的调研数据分析,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对电子信息类、机械类、计算机类、化学类、材料类等专业人才需求较为迫切,金融类、管理类人才市场需求也较为旺盛,这和苏州目前的四大产业创新集群建设需求相吻合。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其在科学技术创新、金融服务、高端制造业等领域有巨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显示,大湾区内地9市急需紧缺人才数量最多的是制造业。从需求专业来看,企业有较高需求的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市场营销、机械工程、材料类专业、金融科技专业等。

  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现代服务业、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三大产业集群人才需求最为旺盛。飞行器设计工程技术、战略规划与管理工程技术、医学研究、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等岗位人才紧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类、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学科人才十分紧缺。

  部分省份的人才紧缺目录还标注了人才需求专业在省内外的院校分布情况,更便于身处该地区或有意愿到该地区发展的同学进行院校专业的选择。例如云南省的紧缺人才地图,列出了云南省重点产业涉及专业省内高校分布情况,包括重点产业需求专业、毕业生人数、生源分布院校等。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高考生在选择大学和专业时,结合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既是顺应时代趋势的理性选择,能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长远机遇。

  国家重大战略规划是洞察未来发展脉络的指南针。紧跟国家战略方向,高考生可重点研读《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大目标纲要》《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等纲领性文件,系统梳理科学技术创新、绿色低碳、数字化的经济、高端制造等关键领域。还能关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权威部门发布的政策和产业路线图,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未来赛道”的重要信息。

  在区域层面,横向比对区域战略定位,纵向分析各地《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与特色产业链,了解区域重点产业布局以及对应的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对当地的就业市场进行预判,绘制区域-产业-专业对照表,锁定目标城市产业集群与人才缺口。还要将区域高校优势学科与国家、区域重点产业的进行匹配,查看目标高校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如校企合作的特色班型: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雷军班)、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人工智能(腾班)等,优先选择重点建设的学科如或区域特色专业,如“双一流”学科、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交叉学科等区域重点发展专业。

  最终,实现个人特质与国家战略需求的精准对接。建议借助权威职业测评工具(如学职平台职业测评等)进行科学评估,系统梳理自身核心竞争力,如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逻辑思维、实践执行力等,并基于测评结果锁定与战略领域契合度高的目标行业与岗位。强化学科优势与战略方向的深层次地融合。比如在生物或化学学科方面有优势,就可以瞄准生物医药、碳中和、化学与化工方向的学科专业。

  任何时代的年轻人,都喜欢仰望天空、神游万仞,但最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梦想的,无一不是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高考生进行未来的大学专业选择时,紧密贴合国家战略急需与区域紧缺人才需求,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和区域建设的大潮中,方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上一篇:南通同欧智能装备专利获批AI助力制造业环保升级 下一篇:DeepSeek视角下工业节能投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