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建设农业强国,除了要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之外,还要充分把握我国国情,立足于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及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把握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依靠自己端稳饭碗是基础。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历史上,齐国诱导鲁国弃粮种桑,关键时候断粮降服鲁国;越王勾践把种子煮熟贡给吴国,趁其粮食绝收一举灭吴。事实一再证明,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对于拥有14 亿多人口的中国,要让人民都吃饱吃好,粮食供给的压力不可谓不大。而以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来说,不论在任何一个时间里,我们都必须自力更生,端稳自己的饭碗,要坚持产量产能一起抓、数量质量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大力增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
把握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是保障。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内在基因,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是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特征。如果用碳经济的概念衡量,传统农业是“高碳农业”其耕种方式较为落后、化肥等使用量大,而当下强调的生态低碳农业则立足于我国国情,最大限度地考虑耕地、淡水等资源现状,构建了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新格局。要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必须摒弃竭泽而渔、焚薮而田、大水大肥、大拆大建的老路子,实现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守住绿水青山。
把握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廉续历史农耕文明是重点。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孕有出了灿烂的农耕文明“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优良历史传统和乡土文化伦理深深浸入民族血液,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赓续农耕文明,保护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具备极其重大的作用,能够为农业强国的建设增添浓厚的中华历史底蕴。我们一定要确保其根脉生生不息,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基因、优良历史传统美德,让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农业强国,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能够有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需要。我们要充分把握中国特色,铆足干劲,加快步伐,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